中元节潮州风俗

研几2024-06-26 06:5320 阅读20 赞

七月半:潮州的中元节

潮州地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有一种称为“普渡”的风俗活动。上界秋光净,中元夜色清!普渡,即普渡众生,也叫“施孤”。施孤,即施舍食物给孤魂饿鬼,祭拜的对象是死前没有家属、死后没人奉祀的无主鬼魂;也有施舍于人间孤寡之意。其主旨是救苦救难,施济社会及冥冥间的饥饿和孤苦者。《海阳县志》。

中元节潮州风俗

潮州的中元节风俗有哪些

潮州不少乡村,如澄海,中元节施孤普渡已较前大为简化。 二、放焰口 蔡泽民的《潮州风情录》还提到一种燃放“水灯”的习俗,就是在放大焰口时,要派船溯韩江至距城百余里的三河坝,赶在仪式开始前,边返 航边点燃一只只用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并把它们放下江里,意在引领八方孤魂野鬼前来受祭。 当法师高坐祭台。

中元节潮州风俗

潮州的中元节风俗有哪些

于是这种习俗便流传了下来。二、放焰口 据《潮州风情录》记载,潮州中元节还有放焰口的习俗。法师高坐祭台之上,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一帮僧众诵念经文后,便将座边一盘盘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便称为“放焰口”。“焰口”传说是印度的一种饿鬼的名称。这种鬼喉头细如针孔,常出口。

中元节潮州风俗

七月半,中元节,盂兰盆会,潮汕人的传统习俗都有哪些?

中元节,潮州人称为“七月半”,原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民间按例要祭祖,并用新米等祭供,意在向祖先躬告秋成。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七月半过后天气开始转凉,祖先亡魂也须添衣了,所以潮人祭祖,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除了祭祖活动之外,中元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

为什么潮州的鬼节是农历六月初五

6月初6死鬼挑西瓜,是潮汕地区的传统习俗,不应鬼节或节日;习俗是指在在过去一年中的死都在这一天都要向地府进贡西瓜消暑,所以家属要在这一天向死都祭祀西瓜,然后死都会在子夜挑西瓜进地府。但因为挑西瓜是种苦力,所以民间传说如果在这个时候碰到行人,会被捉去代替苦力,替死者挑西瓜进地府,会获得。

潮汕人的习俗

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鬼节”,也叫“盂兰胜会”。“当天,潮州人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潮汕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劳热是潮州人民对土地的崇拜所形成的民俗,土地公或伯公在潮州人中被视为土地之神。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5.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6. 潮汕人的祖先 潮汕人的祖先来自古代中原。

七月半的风俗来历对联传说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潮州人的原居地为广东省潮汕一带。潮人富拓荒精神,早于宋末元初,便有人漂洋过海,在南洋群岛披荆斩棘,立根创业。香港。

潮汕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潮汕的习俗有:盂兰盆节、中秋烧塔、人节、劳热、吊灯习俗。1、盂兰盆节 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斋孤、地官节等。2、中秋烧塔 中秋烧塔是每年中秋。

潮汕有什么风俗

潮汕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其中一些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以下是潮汕的几种主要习俗:1. 盂兰盆节:这一节日定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被称为盂兰盆会或中元节。在佛教中,这一天具有特殊意义,被视为超度亡魂的重要时刻。同时,它也是道教中的中元节,以及民间俗称的鬼节、施孤、斋孤、。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