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端午节风俗

研几2024-06-02 12:36671 阅读89 赞

关于闽南的端午节风俗

一是杀毒、驱虫、避邪。按古人的说法,端午节时分,各种毒蛇、蚊虫进入繁盛期,侨乡泉州端午节有很多祈福消灾习俗,如小孩胸佩香袋、泡雄黄酒、炒午时盐、用兰草水洗浴、采草药作午时茶,等等。侨乡泉州端午节有很多祈福消灾习俗。端午节来临前,人们在大门、房门的门楣之上悬插五种植物,即榕枝、艾叶、。

闽南端午节风俗

给我几个闽南习俗节日的介绍 。急。

挂“五瑞” 闽南侨乡于端午节在大门、房门的门楣之上悬插五种植物,即榕枝、艾叶、菖蒲、柳枝和大蒜头,俗称“五瑞”。这些多为芳香科植物,能发出一定气味,可以杀菌并驱除蚊蝇。 熏烧艾叶、苍术、蝉蜕 端午节这天,农村家家户户生起火炉子,关闭门窗,把苍术、蝉蜕或艾叶放在炭火上焚烧,烟熏满室,使其发出强烈气味,。

闽南端午节风俗

闽南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风俗: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闽南地区, 家家悬钟馗像, 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 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 梦见二曳, 一大一小, 小鬼穿大红无裆裤, 赤脚, 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赤双足。捉住小鬼, 挖悼其眼睛, 一只。

闽南端午节风俗

福建的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3.佩香囊 在福建,端午节的小孩一定要佩香囊,传说中,有辟邪的作用,香囊中有朱砂,雄黄,香药等成分,佩戴上去清香四溢。除了上面三个比较通用的习俗,还有福建的一些地方,有一些特定的习俗 比如说 夜渡龙舟 在福州的长乐三溪村,划龙舟比赛只有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才开始,这是一个已经传承了600年的。

福建端午节习俗

厦门的海峡两岸龙舟赛,名声在外,水上赛捉鸭是流行于闽南地区的端午节独特风俗。龙舟竞渡时,在桅杆上挂上一个里面藏着鸭子的笼子,也有装小猪崽的。桅杆横放,由岸上伸向海面,杆上涂抹油脂,自愿参加抓鸭子的人,要沿着桅杆快速走向海面,到达桅尾抓住笼子,这时鸭子飞入海中,再游泳追赶把鸭子抓住。

泉州端午有哪些习俗,400字。急需!!!

闽南各地还有各自独特的端午习俗。据介绍,泉州端午节有很多祈福消灾习俗,包括门楣插“五瑞”(即五种植物)、小孩胸佩香袋、泡雄黄酒、炒午时盐等。另外还有一种谐趣的驱邪消灾的习俗叫“采莲”,采莲队伍中有铺兵、锣鼓阵、花童或男扮女装的提花婆,由一位扮相邋遢不堪、手举长杆幡旗的“醉汉”充当。

端午节怎么来的?闽南都有什么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其实闽南最主要的就是要吃粽。

福建的风俗有哪些

福建的风俗有:拗九节、元宵游灯会、端午龙舟赛、中元普度祭祖、中秋博饼。1、拗九节 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数字“九”是极好的。节日当天,各家各户都用糯米、红糖,加上花生、桂圆、红枣、荸荠、芝麻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2、元宵游灯会 元宵,在福建又称“。

连江的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重五节。 在福建,人们都认为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与包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两项活动成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此外还有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等。各地区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 端午节期间,从闽南到闽北,从闽东到闽西,海滨湖汊,大江小河,几乎都能看到竞渡的龙舟。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