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习俗

研几2024-05-20 13:25332 阅读24 赞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 :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简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赛龙舟。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节日的由来是相传战国时。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

端午节的习俗 1、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二、端午节习俗(民俗)1、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是什么

2、端午节传统风俗(1)吃粽子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2)划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来历是纪念屈原,习俗是包粽子,赛龙舟 回答者: 夏薰恋人 | 一级 | 2011

端午节的由来 30字

一、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楚国人民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大夫屈原,将糯米等食物投入江中,希望能够保护他的尸身。这一习俗后来演变为端午节。二、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这一天有着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其中包括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