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中元节习俗

研几2024-05-14 00:22422 阅读9 赞

泉州过“普渡”是什么意思?

在实行轮流普度之前,泉州地区是中元节祭祖与盂兰盆施饿鬼仪式重合于同一天的复合型仪礼。闽东闽西多数个案亦属于此类。实行轮流普度制度后,从整个地区角度看,祭祖只限于一天之内,而普度仪式大大延长了时间。于是祭祀祖先的中元节色彩似乎被每天轮流做普度、忙于准备普度、忙于各处去“吃普度”的“普度氛围”。

闽东中元节习俗

八闽文化·八闽风俗·传统年节

冬至节,福建称之为“冬节”,并有“冬节大如年”的说法。主要民俗活动是围坐搓圆,祀神祭祖,祈祷免灾。闽南一带,“冬至俗不相贺,谓之‘亚岁’。各祭其祠,春米为圆,谓之‘添岁’。粘米圆于门,谓之‘饷耗’”(《(道光)厦门志》卷十五)。莆田地区,冬节盛行扫墓、修墓习俗,礼仪同于清。

闽东中元节习俗

八闽文化·八闽风俗·传统年节

清明节,闽人扫墓祭祖,食用清明粿。扫墓归来的习俗是在屋檐插柳枝,以祛除不祥。端午节,福建又称为“五月节”、“午日”,盛行划龙舟、吃粽子,并互相赠送。家中普遍制作雄黄为筒,燃于壁角,小儿饮雄黄酒,悬艾插蒲,这些活动旨在驱邪避病,祈求安康。四、中元节 福建的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超度亡。

闽东中元节习俗

福建省宁德市有什么风土人情

宁德传统节日风俗 一、祭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宁德农村如赤溪、霍童都是二十三祭灶神而宁德市区大部分是二十四祭灶神少部分是二十三祭灶神。祭灶神的供品有水果、糖等。糖俗称“灶神糖”现在有包装的也有小作坊自己做的。买糖是为了粘住灶神的唇让他上天时说好话因为民间传说农历二十四一过。

福建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福建传统文化特色

正月十五民间称“元宵节”,有“上元热闹看鳌山”;中元节俗称“七月半”“烧褚衣”;下元节祭祖先,祈求“福寿和丰年”。郑子端说道,宋代开始在福州城里从正月初八晚开始张灯,至十七晚落灯,作元宵节为挂灯传统习俗。当时太守命令,每家做十盏灯,家家户户,门口挂灯,厅内灯柱悬灯,福州人很重视。

福州的民风民俗500字的

这种习俗多是官府、富豪之家的小姐为之。民间则搞分豆结缘活动。家家户户煮蚕豆互相馈赠,啃豆谈天,消除前愆,促使家人和顺、亲友情深、邻里和睦。孩童学着分豆结缘,交指和好,童趣盎然。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做半段。中元节,整个七月每一天均可活动。传说,目连为减轻其母罪孽,于是日邀十方僧众。

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汉族民间谓“魁星主文事”。闽东一带读书人崇敬魁星,仅次于孔子,于“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8、吃巧果: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七夕节。为了“乞巧”,有七月七吃巧果的习俗。巧果其实并不是水果,而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点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畲族节日 畲族传统节日二月二有什么特点

由于畲族歌会习俗是畲族社会融对歌、会亲、祭祀活动的重要文化形式,二月二歌会俗语的起源与福鼎佳阳乡双华村的民族迁徙和祖先崇拜关系密切,因此,双华村的畲族人把“二月二”歌会,视为祭奉先祖,祈佑平安的节日。“二月二”,又称会亲节,是畲族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闽东的福鼎、福安等县。

二十四节气各有什么特色饮食传统?

雨水节的另一个主要习俗则是女婿,女婿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