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风俗腊八粥

研几2024-06-29 08:12733 阅读13 赞

腊八粥的来历

清代诗人李福曾作《腊八粥》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说明腊八粥源自于古印度佛教,而腊八粥又称为七宝五味粥。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腊八粥一名七宝粥,本僧斋供,今则居室者亦为之矣”,可见杭州很早就有僧人于腊八节向大众施腊八粥的。

杭州风俗腊八粥

杭州腊八粥的做法

腊八粥的做法步骤:1. 准备好大米60克、糯米60克、薏米30克、莜麦米30克、红豆30克、黑豆30克、红枣片5克、百合20克、白糖30克;PS:白糖根据自己喜欢的甜度放。此照片没有把白糖放入拍照,因为煲好粥的时候才用,防止防潮,故没拿出来拍照。2. 大米、糯米、莜麦米洗干净,用一个淘米盆浸泡30分钟。

杭州风俗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和风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

杭州风俗腊八粥

腊八粥的寓意是什么?

据说,福寿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宁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饭晒干,腊八时将这一年的干剩饭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说吃了可以增福增寿。后来,很多寺庙也在腊八节这天将腊八粥赠予信众,称之为福寿粥。四、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所以把家里。

杭州春节习俗有哪些

1、腊八粥 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杭州人过年的前奏。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2、十碗头 杭州人老底子过年时,很讲究吃的菜,其中“十碗头”要从年三十吃到。

有关“腊八粥”的来历及风俗

风俗: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等。由来:一,驱逐恶鬼。传说上古时代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二,。

春节吃腊八粥这个风俗,表现了人们什么愿望

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腊八粥”风俗。每逢农历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实等杂煮成粥糜敬佛,民间也效法在腊月初八煮这样的粥吃,以消灾除病。宋代杭州民间的腊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和米煮成的(见《武林旧事》),明清时各地盛行吃腊八。

老杭州过年习俗300字左右

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杭州人过年的前奏。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早先杭州有句揶揄躲债人的老话,叫做“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想办法;年廿九,有有有;。

为什么要在腊八这天喝腊八粥?喝腊八粥有什么意义?

形成了吃“腊八粥”风俗。 每逢农历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实等杂煮成粥糜敬佛,民间也效法在腊月初八煮这样的粥吃,以消灾除病。宋代杭州民间的腊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和米煮成的。明清时各地盛行吃腊八粥。 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

喝腊八粥的寓意

旧时,为了表示皇恩浩荡,与民同乐。天子要御赐腊八粥给皇子、大臣、侍卫、宫女、百姓,还向寺院发放米、果等食材,一方面供僧侣食用,另一方面让他们分给更多的人。相传,雍和宫的腊八粥香飘数里,周围的人们都会闻香而来。5、积福惜福 据说,福寿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宁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饭晒干,腊八时。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