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祭祀孟子大典

研几2024-06-24 20:17251 阅读53 赞

思想的精神

时值甲午冬至,孟子故里山东邹城的乡亲为纪念孟子逝世2303周年,举办了一场民间祭孟大典活动。据《孟氏宗谱》记载,公元前289年孟子寿终,享年84岁。孟子逝世的这一天正是冬至日。邹城人说,冬至作为节候甚或岁首,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祭祀所表达的正在于此。这一天我们祭祀的孟子,也被后人尊为“继往开。

冬至祭祀孟子大典

“冬至大如年”,你知道吗?

资料图:12月22日,农历戊戌年冬至祭孟大典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中新社记者沙见龙摄据记载,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也就是说,周代的正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那时,周代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所以说,拜岁和贺冬没什么分别。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夏历,将正月和冬至分开。《汉书》记载:“。

冬至祭祀孟子大典

今日冬至,你家吃什么?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要追溯到东汉末年。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传说冬至吃饺子缘起于东汉医圣张仲景,据说在冬天张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冻坏了耳朵,故把御寒的药物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物体,起名“娇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让人们连汤吃。

冬至祭祀孟子大典

什么时间是冬至?

北京时间12月22日5时48分将迎来冬至节气。民间习俗从这一天开始“数九”,标志寒冬到来。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入冬后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它是天文意义上冬天的开始。

历史文化名城邹城

对孟子父母亦有祭祀,如断机堂祭于每岁仲春、仲秋上丁日;马鞍山孟子父母墓祭于清明日、十月朔日;孟子故里祠祭于每年正月朔日、二月二日,十一月望日、腊日。2007年起每年春季,邹城举办“中华母亲文化节”,在孟庙举办纪念孟母孟子大典。2014年起恢复冬至祭孟。孟氏自二代仲子以后,或贵显,或潜晦,。

冬至上坟祭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习俗?

冬至上坟祭奠是国内一些地方从古至今延下来的习俗。在墓前祭祀祖先谓之扫墓或扫拜,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间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诎定寒食扫墓为当时「。

冬至的来历是什么

据说先贤孟子便是死于冬至日,因其乡人十分悲痛,于是便废除了先前庆贺冬至的仪式,而逐渐改为祭祖的传统了。冬至祭祖的形式分两种:一种是室外祭奠,另一种是室内祭奠。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举行。而室内祭奠,则在家祠举行。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冬至的来历了,小伙伴们你们还了解哪些关于冬至的来历故事。

“冬至”的由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

冬至为什么要扫墓 冬至扫墓由来是什么

又要比官方礼仪丰富得多。东汉时,天、地、君、亲、师,都是冬至的供贺对象(《四民月令》)。南北朝时,民间又有了于冬至日食赤小豆以避邪的习俗(《荆楚岁时记》)。到了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延续至今,百姓在这一天要向已逝长辈等尊长祭拜。

冬至要吃什么冬至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一、冬至的饮食习俗:1. 吃冬至饺子:在北方地区,冬至这天人们会包饺子,寓意团圆和祈福。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2. 吃汤圆:在南方地区,冬至这天人们会吃汤圆,寓意团圆和团结。汤圆的形状圆润,象征着家庭的和谐和幸福。3. 吃饺子面条:在东北地区,人们会吃饺子和面条,寓意长寿和。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