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和传说

研几2024-06-16 04:10151 阅读19 赞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故事怎么来的?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自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粽最初是作为端午节拜神祭祖的贡品;到了晋代时已经普及。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和传说

粽子 的来历和寓意

1、来历: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和传说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简单介绍三十字以内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怀抱大石投入江中,楚国人为了不让鱼虾咬坏了屈原的躯体,就用竹筒装上米投入江中,用来吸引鱼虾。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楚国大夫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年的这一天楚国人就会用竹筒装满米投入到江中祭祀,这也是最早的粽子的由来。最早的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和传说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传说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吃粽子传说一:纪念屈原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粽子的来历和寓意

久而久之就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投放在江水中的食物是为了让死去的屈原吃的,但是由于鱼虾总是会抢食,所以百姓就把饭团用芦苇叶子把饭团包成菱角的形状,让鱼虾以为是菱角就不会抢食了。并且会划着龙舟撒粽子,这样鱼虾会以为粽子是龙王的,龙王总管这水界,这些鱼虾就更不敢。

你喜欢吃粽子吗?你知道吃粽子这一习俗的来历吗?说一说?

喜欢。端午节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纪念屈原。战国时,楚国大臣屈原主张改革内政,但遭到贵族反对,受到诬陷、排挤,被流放到汨罗江。后来,秦国攻打楚国,把楚国消灭了,屈原听后很悲痛,抱起石头投河自尽,以身殉国。为了寄托哀思,百姓把五月初五作为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一种说法是纪念伍子胥。春秋时。

热门排行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